最近腾讯在“2017腾讯媒体+峰会”上,发布了《未来地图: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》,据说70多页的报告,调研用户总量达到9万多人。

在这份报告里,有一个调研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:微信留言区已经成为流量巨大的地方,70%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地查看评论区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大家打开一篇文章,点开一首歌,浏览一件商品,开始习惯于直接翻阅到评论区。

有时候文章很长来不及看,评论区可以给出各种观点冲撞的解读;有的内容压到了自己的神经,发现评论区已经有人帮自己一吐为快;甚至连正文看都不看,直接滑到下面的吐槽和戏谑,进行围观。

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评论区确实很精彩:

有的公众号评论区,可以说堪称专业级别了:

有的则充满了轻松的戏谑:

有的底下粉丝显然已经抱团,自成一家了:

甚至有人因为到处在知名公众号留言,成为了评论区人尽皆知的网红:

评论区里既有理性的声音,也有感性的体悟,有人晒段子,有人怼天怼地,还有的打广告、求上墙等等……

它就像一个广场展示了最接地气的众生相, 大家在这里非常自由和随意,有情绪有意见了,几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表情,就可以表达出来,形成自我和别人的认同。

01  狂欢之下众生相 留言区成为流量增长地

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过一个 “狂欢理论”:“狂欢广场式生活,自由自在的生活,充满了两重性的笑,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物的亵渎和歪曲,充满了不敬和猥亵,充满了同一切人、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。

其实喜欢表达,爱好留名,古人早就干过这种事。以前文人骚客,走到哪都喜欢在山上或者亭子里挥毫笔墨,题诗一首;这种爱好发展到后来,就成了景区广为报道的“树上刻字”、“古物留名”。

现在看来,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正好契合了这一点。 新媒体为网民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的场所,进行线上的意见传播和交换,留言区成了一个充满话语的跳蚤市场,质量有好有坏,但让人逛得津津有味。

这体现了新媒体的交流性与参与性,但是随着留言区的发展,受众评论开始成为一股重要力量, 它们有自己的形式和特征,并且在不同的公众号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。

这带来的影响是让公众号形成“信息茧房”,大家进来之后,从志趣相投的留言中获得一类认知,逐渐拥有近似相同的看法甚至价值观,其同质化越显著,群体特制就越明显,对公众号来说粉丝也就有了更大的黏度;而外来的人进来后,可以通过评论了解这个地方,更快地融入其中的气氛。

02  打造自媒体形象 经营好评论是个优势

因此,微信公众号不仅在内容上要做好,评论区也要用心经营,鼓励粉丝创造内容,提高参与感,加强圈层里的互动。

新华社的公众号曾经尝到过这个甜头。前几个月38个字的新闻《刚刚,沙特王储被废了》发出后,评论区立马炸了。

向来高高在上的新华社,因为一脸傲娇,引来了诸多“吃瓜群众”。

不少人表示是专程赶过来看评论的。留言狂欢也引起了朋友圈的刷屏,轻松破了10万加,其百度指数也达到了当月的较高峰,还创造了一个热词——“刚刚体”。

评论具有吸粉和品牌传播的作用,这一点还体现在支付宝等诸多公众号上。 字数极短的一篇文章,就能收获一大批的点赞、留言,也许是因为头部大号的影响,其评论的力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内容,小编根本都不用发愁写什么来提升阅读量了。

在网络社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,用户的作用不容小觑,用户使用和参与方式更是值得关注。在目前看来,公众号定位、议题本身、共情点的选择等都会与评论密切挂钩,而留言精选又反过来强化了议程设置的效果,二者共同打造了平台的形象。

另外,留言的人植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和心力,解读的人也需要相当地机智,回复粉丝的时候,要知道不仅仅是在回复一个人,回复的是所有会读到那篇评论的人。经营好评论区,它成为一个优势的流量增长地。

作者:柠檬

来源:一品内容官(ID:content-officer)

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。

更多资讯关注巨推传媒:http://www.jutui360.com/list-8/ 联系电话:400-606-5558 qq/微信:shijianyingxiao8